酒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酒壶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山东省枣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1-06-18 04:02:28 阅读: 来源:酒壶厂家

山东省枣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枣树是我国古老而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山东是我国枣主要栽培区。在鲁西北盐碱地、鲁中南瘠薄山区等地区,枣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进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和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产业现状

(一)面积产量稳定,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全省枣栽培面积130.9万亩,其中枣粮间作面积37.2万亩;全省枣产量达到66.2万吨,占全国枣总产量的11.5%,居全国前三位。

(二)栽培品种丰富,区域分布集中。山东是中建于常平镇的“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分站国最早利用枣资源的省份之一,地方枣品种丰富。目前,我省主栽品种有冬枣、金丝小枣、圆铃枣、长红枣、雪枣等。其中无棣、沾化、乐陵、庆云等鲁北地区主栽金丝小枣和冬枣,尤以高品质鲜食冬枣居多;茌平等鲁西北地区主栽圆铃枣和鲜食枣;邹城、曲阜、宁阳等鲁中南地区主栽长红枣和圆铃枣。

(三)历史名产众多,开发力度加大。山东枣树种植历史悠久,各地名枣众多,如乐陵金丝小枣、宁阳长红枣等。近几年来,各地深入挖掘开发枣文化资源,加大枣类历史名产的开发力度,开展“齐鲁放心果品”“十佳观光果园”创建活动,举办各类枣文化节,山东枣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四)鲜食品种发展快,经济效益较高。以冬枣为代表的鲜食品种发展较快,2018年,全省冬枣产量占枣产量的60%,其中沾化冬枣面积近50万亩,总产量30万吨,年产值近30亿元,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连续7年超过8000元,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农业提质增效的优势产业。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低。多数果园水、电、路、渠不配套,防灾抗灾能力差。配备水肥一体化、物联、绿色防控设施的现代化果园少,机械化水平低。

(二)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数枣区单一品种为主,乐陵以金丝小枣为主,邹城以长红枣为主,干制品种一统天下,鲜食品种栽植少。

(三)精深加工欠缺,产品附加值低。我省枣制品加工多处于简单包装、蜜饯制作等初级加工阶段,在深加工、功能性制品开发利用等方面有所欠缺,大型深加工企业少。

(四)商品化处理不足,保鲜贮运水平低。冬枣等鲜食枣分级处理较少,保鲜贮运能力不足,如沾化县总贮存保鲜能力约5万吨,仅占年产量的1/6。

(五)产业化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当前一家须马上单击中断按钮退出实验状态一户零散生产仍占主导地位,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业农民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枣业的标准化生产发展。

三、发展重点

(一)培育良种壮苗,建立生产基地。一是加强良种选育更新,开展枣树优良品种选育,逐步改良现有劣质品种。推广沾冬2号、金丝新4号、脆酸枣、仲秋红等优良品种。二是制订培育良种壮苗标准。三将其放入1个塑料挤出机是加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在德州、滨州、东营等枣主产区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圃和良种示范基地。

(二)搞好示范引领,推行标准化管理,发展集约化经营。通过政府引导,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省级枣标准化示范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示范园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实行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经营。总结推广简便、易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从选种、育苗到栽培、施肥、采摘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做到种苗标准化、种植标准化、水肥标准化、修剪标准化、病虫害防治标准化。

(三)抓市场主体培育,促规模经营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做大做强产业链条。鼓励枣农自愿与当地枣行业协会、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基层农技机构等合作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使各类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四)发展精深加工,实行多元化开发。一是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产业,总结推广一批成功的发展模式。三是发展多种业态,深挖枣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与大枣紧密结合的观光旅游、休闲采摘、旅游度假、农事体验等旅游产业,实现果园与公园相结合、园艺与园林相结合、生态与观光相结合,拓宽枣产业生态文化功能,提高综合效益。

(五)强化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完善枣生产和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生产规范,加快贯彻标准实施步伐,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山东 枣产业

九江制作工服定做
北票试验机
梧州职业装定做